香港中醫藥研究院 时间:2023-05-15 来源:香港中醫藥研究院
引言
當前全球正面臨人口老齡化、慢性病高發、新興傳染病頻發與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多重健康挑戰。實現**全民健康覆蓋(UHC)與可持續發展目標(SDGs)**中“確保健康生活、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福祉”的目標,亟需多元醫學體系共同參與。中醫藥作為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,亦是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憑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、完整的診療模式及日益增強的科學研究基礎,正日益成為提升全球健康水平的重要力量。本文從中醫藥的理論優勢、實踐經驗、國際應用及合作潛力四方面,系統探討其對全球健康促進所做出的實質貢獻及未來發展空間。
一、中醫藥的核心價值觀與健康理念對全球公共衛生的啟示
1.1 強調預防為主:與現代健康戰略高度契合
- 中醫“治未病”理念與WHO倡導的“以預防為核心”公共衛生理念一致;
- 對應現代醫學的三級預防體系:未病先防、既病防變、瘥後防復。
1.2 注重整體與個體:支援全人健康管理
- 強調身心合一、天人合一、內外兼顧的整體觀;
- “辨證施治”“因人制宜”有助於構建個體化健康管理模式,契合精準醫學趨勢。
1.3 強調簡便驗廉:提高健康服務可及性
- 多數中醫療法如針灸、艾灸、推拿、食療等具有低成本、無創傷、社區可實施的優勢;
- 對於發展中國家與邊遠地區居民,提供可持續的替代/補充健康服務資源。
二、中醫藥在提升全球健康水準中的典型應用領域
2.1 慢性病管理與康復保健
- 中醫藥在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慢性腎病、腦卒中後遺症、失眠、亞健康狀態等方面具有良好療效;
- 世界多國已將針灸、中藥治療、導引養生等納入慢病管理體系;
- 提供長期管理與生活質量改善方案,有助於減輕醫療系統壓力。
2.2 傳染病預防與輔助治療
- 中醫藥在SARS、H1N1與COVID-19等疫情防控中展現出“早期干預、協同治療、康復支持”優勢;
- 2022年WHO發表報告,肯定中醫藥參與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性;
- 清肺排毒湯、連花清瘟、金花清感等中成藥已廣泛應用於海外多國。
2.3 心理健康與情志疾病管理
- 中醫強調“七情致病”“心主神明”,善於調節焦慮、抑鬱、睡眠障礙等情志疾病;
- 針灸、太極、冥想導引等療法被歐美多國納入輔助心理治療範疇。
2.4 老齡化與功能退行性疾病干預
- 中醫養生重視腎精、氣血、脾胃功能調養,適應“延年益壽”“安度老年”的健康需求;
- 在日本、韓國、德國、新加坡等地,老年照護中心已普遍引入中醫藥干預手段。
三、中醫藥的國際化實踐與貢獻事實
3.1 中醫藥在全球的認可與制度化進展
地區/國家 |
法律認可地位 |
代表性實踐 |
WHO |
將傳統醫學納入《國際疾病分類ICD-11》 |
建立傳統醫學戰略計畫,強調融合與制度建設 |
歐盟 |
多國承認針灸、推拿、草藥療法 |
德國、法國、奧地利等納入醫保體系 |
美國 |
多州頒布針灸師執業法 |
中醫藥學院建制完善,針灸被納入Medicare/Medicaid範圍 |
東南亞與非洲 |
作為補充醫療系統的一部分存在 |
許多國家簽署中醫藥合作備忘錄,推進中藥註冊與聯合診療試點 |
3.2 國際衛生援助中的中醫藥參與
- 中國援外醫療隊攜帶中藥與針灸技術赴非洲、東南亞、拉美多國;
- 在援建醫院中設立中醫門診,提供高性價比的醫療選項;
- “一帶一路”中醫藥合作中心在柬埔寨、泰國、匈牙利等地落地。
3.3 國際科研與學術交流成果
- 大量中醫藥臨床研究成果發表於 The Lancet,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,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等期刊;
- 世界多所知名高校開設中醫學位課程(如倫敦大學、香港大學、新加坡國立大學);
- 建立中醫藥臨床試驗國際協作平台與聯合實驗室。
四、面臨的挑戰與提升方向
4.1 國際科學話語體系尚未完全接軌
- 中醫“證候—方劑”體系與現代“病因—病理—靶點”邏輯存在表達鴻溝;
- 缺乏足夠的標準化隨機對照試驗(RCT)數據支撐全球指南制定。
4.2 中藥產品全球註冊與貿易障礙仍存
- 各國對中藥分類、質量控制標準不一,註冊與准入流程複雜;
- 缺乏統一的中藥國際標準體系與追溯機制。
4.3 認知誤區與文化隔閡仍需彌合
- 非華人社群對中醫機理與價值認識不足;
- 偏見與“非科學印象”仍影響其在主流醫療體系的接受度。
五、推進中醫藥全球健康貢獻的戰略建議
建立國際中醫藥健康行動平台
- 建設“全球中醫健康合作中心”與“多語種中醫公共衛生資源庫”;
- 推動中醫藥納入WHO主導的全球健康行動框架(如UHC、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平台)。
建構中醫藥國際循證與標準體系
- 建立涵蓋方劑療效、證候轉化、臨床驗證的中醫RCT與RWS資料庫;
- 統一中藥質控指標、指紋圖譜、追溯編碼與產品登錄編碼系統。
發展中醫藥全球人才與文化外交機制
- 發展“中醫+公共衛生”複合型國際人才培養體系;
- 建設中醫文化外交陣地與全球傳播網絡,提升話語權與認知度。
結語
中醫藥在提升全球健康水準方面的貢獻,已從歷史積澱的文化智慧,轉化為現代社會可應用、可評估、可推廣的健康干預資源。作為全球醫學文明的重要支流,中醫藥所體現的預防為主、整體調養、多維介入的健康觀,正在為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提供獨特解法。未來,在制度設計、科學語言、臨床評估與文化認同多維突破下,中醫藥將真正成為推動“全球健康公平”與“可持續健康發展”的戰略資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