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中醫藥研究院 时间:2025-03-31 来源:香港中醫藥研究院
引言
隨著“健康中國”戰略持續推進與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,健康產業已成為新時代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柱領域。作為具有文化底蘊、技術積澱與制度支持的特色資源,中醫藥被賦予了從醫療服務走向產業化、數字化、國際化的多重使命。然而,在高度市場化與現代化競爭邏輯下,中醫藥面臨價值實現模糊、商業模式單一、政策支撐乏力等挑戰。本文聚焦政策引導在健康產業體系中的功能定位,剖析中醫藥資源價值重構的必要性與實踐路徑,提出推進健康產業與中醫藥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建議。
一、健康產業升級背景下的政策導向變化
1.1 健康產業的戰略地位提升
政策節點 |
關鍵文件或表述 |
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》 |
明確健康產業成為“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” |
“十四五”國民健康規劃 |
鼓勵“中醫藥+養生旅遊、智慧康養、老齡服務”產業融合 |
《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》 |
強調中醫藥“全鏈條資源價值轉化”與“大健康全要素參與” |
1.2 政策功能的三重轉型
政策功能 |
傳統階段 |
當前轉型方向 |
規範性功能 |
行政許可、產品審批、診療準入為主 |
向產業結構調整、空間布局、技術引導拓展 |
激勵性功能 |
補貼、稅收、項目資助為主 |
向平台建設、創新鼓勵、人才政策疊加轉型 |
整合性功能 |
衛健與產業部門分治、規劃割裂 |
向多部門協同治理、政策疊加設計方向融合發展 |
二、中醫藥資源價值被低估的現實困境
2.1 傳統價值體系的現代轉化障礙
- 知識價值未被充分量化:口傳心授、驗方驗證資料不完整,難以形成可資轉化的資產;
- 品牌價值表達乏力:道地藥材與老字號藥企缺乏現代營銷與IP管理體系;
- 文化價值商業模式單一:文創、康養、教育與療法之間融合不夠,價值延伸路徑狹窄。
2.2 產業鏈與政策鏈的脫節問題
領域 |
表現形式 |
種植與原料端 |
中藥材種植缺乏地理標誌與市場議價能力,產地保護政策執行力不足 |
生產研發端 |
中成藥創新面臨審批周期長、臨床證據不足與知識產權界定不清問題 |
終端應用端 |
中醫康養、旅遊、社區中醫等缺乏統一標準與支付制度,難以形成規模經濟 |
三、中醫藥資源價值重構的戰略思路與路徑設計
3.1 價值重構的三大維度
維度 |
重構核心 |
實踐方向與策略 |
知識價值 |
從“文化符號”向“可轉化資產”升級 |
建立中醫方劑數據庫、療法分類庫、知識產權登錄與交易平台 |
品牌價值 |
從“傳統聲望”向“市場信用”轉化 |
推動“中醫藥國家品牌”認定、產品標準化與品牌共建 |
場景價值 |
從“治療功能”向“生活方式”拓展 |
構建中醫文化旅遊、康養社區、中藥美學產品等多場景融合模式 |
3.2 政策引導的五大支點設計
支點領域 |
政策設計建議 |
規劃導向 |
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劃定“中醫藥資源功能區”,嵌入國家大健康空間戰略 |
金融支持 |
設立“中醫藥價值轉化基金”,支持知識產權、研發轉化、品牌孵化與出海戰略 |
制度引導 |
出臺《中醫藥場景應用認定辦法》,促進健康社區、旅遊、康養等納入城市治理與政策扶持 |
人才激勵 |
設立“中醫創新型人才特別計畫”,推動傳承人與現代科技人才的跨界聯合 |
數據驅動 |
建設“中醫大數據中心”,挖掘診療、療效、應用場景等價值數據支持評價與政策調整 |
四、地區實踐案例與模式示範分析
地區 |
措施亮點 |
成效與可複製性 |
江西樟樹 |
建設“中醫藥產業集群 + 文化節會 + 原產地認證”體系 |
打造“中國藥都”區域品牌 |
貴州安順 |
將民族醫藥資源納入鄉村振興與文旅規劃,打造布依藥康養示範鎮 |
提升產業附加值,實現就地轉化與就業帶動 |
廣東佛山 |
建立中醫全鏈條場景應用平台,涵蓋養生館、理療、食療、社區慢病服務 |
建立可複製的“中醫藥 + 社區健康”商業模型 |
五、制度化推進的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
5.1 制度推進建議
推進維度 |
建議內容 |
法規建設 |
修訂《中醫藥法》增設“中醫藥產業場景應用條款”與“資源價值保護與開發條例” |
政策配套 |
發佈《中醫藥資源價值轉化專項指導意見》,納入《健康中國2035政策工具包》 |
考核機制 |
建立中醫藥地區產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,納入省市“高質量發展政績評價” |
國際接軌 |
推動“中醫藥資源國際價值認證”與“傳統醫學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計畫”對接 |
5.2 未來展望
- 中醫藥將從醫療副業走向大健康主體產業;
- 政策導向從扶持式干預走向價值塑造與市場牽引;
- 形成以中醫藥為核心驅動的“文化+健康+科技+產業”融合型經濟生態。
結語
健康產業發展不僅關乎經濟增長,更是國民福祉與文明體系再生的體現。中醫藥作為中華文化與醫學科技的雙重承載體,其資源價值的再發掘與體系性重構,不僅需要產業思維,更需要制度設計與政策引導的全面升級。未來,唯有建立起多元驅動、場景導向、法制保障的中醫藥產業支持體系,方能真正釋放其文化、經濟與全球價值。